连山归藏(连山归藏大秘诀)
考证《连山》《归藏》乃至风水
据东汉桓谭记载,《连山》有八万言,《归藏》仅四千三百言,但《连山》藏于兰台,《归藏》则在太卜。实际上,这两部古籍在东汉时期已仅存皮毛,真正内容早已失传。《连山》在夏朝末期,《归藏》在商朝后期失传。
那是易经的两个旧版本,都是风水地理算命的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它们之间的不同是,周易以乾卦为始,乾为天;连山以艮卦为始。艮为八卦之一,代表山。归藏以坤卦为始。
笔者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书名在刘歆之前并不存在,它们很可能是刘歆根据当时流传的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自行创造的。虽然不能断言《周礼》中的内容全部为刘歆伪造,但其中确实可能包含了他的伪托之辞。
周易连山归藏哪个厉害
周易连山归藏各有独特之处,无法直接比较哪个更厉害。周易连山归藏概述 周易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易经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易经文化。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体系和含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易经的精髓在于其哲理的深奥与丰富,而不是简单的比较哪个更厉害。
在古代,夏朝有《连山》,商朝有《归藏》,周朝有《周易》,这三部书都是关于宇宙探索的奇书。《连山》被认为较为粗糙,评价不高。而《周易》虽多次得到圣人的批注,流传最为广泛,但也有失其本色之处。据传,商汤推翻夏朝后,《连山》被宰相伊尹所得,他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写出了《归藏》。
中国古代的《连山易》、《归藏易》与《周易》在《周礼.春官》中被列为三易之法。《连山》与《归藏》的文献残缺,令人惋惜,而《周易》的八卦之法则被《周礼》作者清晰地记录。唐孔颖达提到,周代卜筮曾混用三易,但《连山》与《归藏》的详细内容已失传。
这三部书中,论精奥完备,公认《周易》第一,可惜古今易者旁加批注,凭一己好恶,曲解易理,好好一部《周易》已无夕日风光。《连山》,《归藏》又具已失传,难求其源。三者好坏定论,而今谁敢胡言。
《连山》、《归藏》具已失传,难求其源。故 周易与其厉害定论,而今谁敢胡言。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中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历来学界以为,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历史上是否真有《连山》和《归藏》这两本书?
1、连山和归藏确实起源于远古时期,传说由黄帝所著,虽然这个说法难以考证,但它们的确早于诸葛亮的时代。至于诸葛亮是否读过这两本书,考虑到它们与《易经》齐名,且诸葛亮作为一位文人,应当读过才对。《连山》和《归藏》是《易经》的早期版本,应当是基本必读的书籍。
2、笔者认为,《连山》、《归藏》这两个书名在刘歆之前并不存在,它们很可能是刘歆根据当时流传的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自行创造的。虽然不能断言《周礼》中的内容全部为刘歆伪造,但其中确实可能包含了他的伪托之辞。
3、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古代大卜掌管三种易学法典,即《连山》、《归藏》与《周易》。这两种易书在汉初失传,其详细内容难以考究,成为了中华文化领域中的千古之谜。尽管《连山易》与《归藏易》的实体书籍消失,但它们的思想内容不可能完全消失。
归藏原文及译文
1、《归藏》是《三易》之一,与《连山》《周易》统称为《三易》。这部古籍以坤为首卦,因此得名归藏。《周礼·春官》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这意味着《连山》《归藏》《周易》这三种占筮方法,都由8个经卦组合成64个别卦。
2、《归藏》为商代《易经》之说,魏晋后已失传。《商易》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此书为三易之一,与《连山》、《周易》并列,皆由8个经卦重叠出64个别卦。相传黄帝作《归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铉翁指出,归藏之书作于黄帝时期,且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乃中天归藏易也。
3、总的来说,《归藏》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的易经分支,其卦象系统、历史渊源和真伪辨析,都是历史学者和易学爱好者关注的焦点,等待我们去探寻其深邃的内涵和失落的秘密。
为什么夏朝的《归藏》和商朝的《连山》失传了?
一种说法是与孔子有关。因为周王朝本来就是周易占主导,而孔子又是“从周”的,他作《易传》来阐释自己的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有删有减有改,最终只留下了他这一支的传承。此前的古老易经逐渐湮灭。许多人都知道《易经》、《周易》,甚至把这两者划上等号。
夏、商、周,都有易学传承者,他们都觉察到了地轴倾斜对算法的影响,于是改进出三种《易经》版本,只限本族使用,算法都不太一样。夏的版本叫连山,开于艮(山)卦,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商的版本叫归藏,开于坤(地,地藏)卦,外物莫不归藏地中。
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