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政协常委是副部级吗)
政协常委和委员的区别
1、选举方式不同、职责不同。选举方式不同:政协委员是由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产生的,而政协常委是由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职责不同:政协委员的职责是积极参加政协的各项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智慧和力量,而政协常委除了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外,还需要主持政协常委会的工作,对政协的工作进行决策和指导。
2、身份不同:全国政协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成员,代表各界人士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工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
3、产生方式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政协常委由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五年。而委员的产生方式包括提名推荐、协商确定候选人和直接产生三种方式。政协常委主要负责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政协工作的开展。而委员则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4、职责不同:常委是从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中选出的比较优秀的成员来担任的,常委在代表大会的闭会期间,担任该组织的日常决策任务,而委员会中的一员,旧指被指派担任特定工作的人。
5、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是中国政协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成员。政协委员是政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中国各个民主党派团体、各个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以及一些知名人士的代表,包括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政协委员通过选举或者邀请成为政协的成员,他们负责提出各种议案、建言献策等,共同参与政协的工作。
6、身份、人数区别。身份,政协常委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全国政协委员即参加全国政协的各单位的代表和特别邀请的人士。人数,政协常委人数较少,政协委员人数较多。
县政协常务委员的组成
1、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主席:县政协的主要领导人,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代表政协进行对外交流和协调工作。副主席:协助主席开展工作,负责特定领域的事务,如经济、文化、社会等,根据需要设立多名副主席。秘书长:负责协助主席和副主席开展日常工作,协调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和活动,处理文件、资料等事务。
2、它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组成,职责是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县级政协常务委员由县级政协委员中选举产生,一般由常务委员会决定具体人选。他们在常务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责,协助主席会议制定决策、组织实施政协工作,保障政协的正常运行。
3、正科级或是副科级。县政协常务委员是县级政协常委是正科级或是副科级。常务委员会由多名常务委员或委员组成,常务委员或委员通过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4、县政协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由蒋发明、唐修林、王炜、谭小强、颜召基、金珂、阳和平以及其余23名委员组成,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政协工作的开展,确保了政协组织的活力与效能。
5、产生方式不同,职责权限不同。产生方式不同:政协常务委员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而政协委员则是由各党派、团体、界别和其他爱国人士组成的协商机构,其成员是通过推荐、协商等方式产生的。
政协专职常委是什么意思?
1、政协常委没有专职。我国的政协委员都不是专职的,还有自己本身的职业。常委是常务委员或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称,是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在我国现行地方政权中,中共党委、人大、政协、中共纪委等班子中,一般都设有常委。军队党委也设有常委。
2、政协常委,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常委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由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专委主要指专门委员会。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作为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
3、一般在机关工作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多数为一人兼多个职务,有的是一个职务但是分管多项工作。专职就是针对设立的只有一个职务或者只负责具体一项工作的干部,例如:专职团委书记,即只负责团委工作。还有什么可以随时交流。
4、副厅级或正处厅级。在地级市,政协在机关任职的常委是副厅级或者是正处厅级。常委是“常务委员”或“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称,是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在我国现行地方政权中,中共党委、人大、政协、中共纪委等班子中,一般都设有常委。
5、县级市专职常委是指被选聘为县级市政府重要领导职务的专职常务委员。一般情况下,县级市专职常委是由县级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名,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参与制定县级市发展计划、领导实施县级市政府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合作等等。